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nuǎn yī bǎo shí暖衣饱食 | 形容生活宽裕,衣食丰足。 | 先秦 墨翟《墨子 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饱食。” |
shí yán ér féi食言而肥 | 食言:失信。指不守信用,只图自己占便宜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是食言多矣,能无肥乎?” |
mì yī qiú shí觅衣求食 | 觅:寻找。寻找穿的和吃的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,又不是买卖经商,更不是觅衣求食,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?” |
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狗猪不食其余 | 食:吃。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 |
shí zhī wú wèi,qì zhī kě xī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 | 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 | 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 |
jiān shí xiān shí艰食鲜食 | 艰食:指人力耕种的五谷粮食;鲜食:指鸟兽鱼鳖等鲜货。指五谷粮食和鱼鲜。 | |
xiān yī měi shí鲜衣美食 | 鲜:有光彩的。穿的是华丽的衣服,吃的是美味的食品。形容生活优裕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七:“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,图书满案,鲜衣美食,已不似在先了。” |
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疏食 | 破旧的衣着,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清苦。 | 《周书 柳虬传》:“弊衣疏食,未尝改操。” |
míng zhōng shí dǐng鸣钟食鼎 | 见“鸣钟列鼎”。 |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 |
bù yī shū shí布衣疏食 | 疏:通“蔬”,蔬菜。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去位家居,亦布衣疏食。” |
fā fèn wàng shí发愤忘食 | 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 |
rì zè bù shí日昃不食 |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| 清·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》:“况欲以过门不入、日昃不食之世,反诸标枝野鹿,其不为西晋者几希?” |
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锺 | 见“鼎食鸣钟”。 | |
è hǔ bù shí zǐ恶虎不食子 |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。比喻不伤害亲近者。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》:“山僧失口曰:‘恶习虎不食子。’” |
qù shí cún xìn去食存信 |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曰:‘去食。自古下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’” |
xī shí dōng mián西食东眠 | 在西家吃饭,在东家睡觉。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1回:“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,又谁敢多嘴,倒放骥东兼收并蓄,西食东眠,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。” |
shí wéi mín tiān食为民天 |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。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夫食为民天,民非食不生矣,三日不粒,父子不能相存。” |
xī yī yǒu yī,xī shí yǒu shí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 | 惜:爱惜。爱惜衣服,才有衣服穿;爱惜粮食,才有粮食吃。指珍稀财物不浪费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怎么说福不可享尽?常言道:‘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。’” |
gōng kǔ shí dàn攻苦食啖 | 见“攻苦食淡”。 | 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,其可背哉。” |
shí zū yī shuì食租衣税 |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下》:“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,今弘羊令吏坐市列。” |
kuáng yǐn bào shí狂饮暴食 | 狂:纵情任性。大吃大喝 | |
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|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|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子宋与子家将见,子公之食指动。” |
jī bù zé shí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》:“又一日访庞居士,至门首相见。师乃问:‘居士在否?’士曰:‘饥不择食’。” |
yīng zhì láng shí鹰挚狼食 |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。 | |
mù shí ěr shì目食耳视 | 用眼睛吃,用耳朵看。比喻颠倒错乱。 | 宋·司马光《迂书·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 |
rì zè gàn shí日昃旰食 |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。形容勤于政事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王者临浑履尾,不足喻危,假寐待旦,日昃旰食,将何为惧祸及也?” |
shí bù gān wèi食不甘味 | 甘:味道好。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。形容心中有事;吃东西也不香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传》:“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。寡人非此二姬,食不甘味,愿勿斩也。” |
shí qián fāng zhàng食前方丈 | 方丈:一丈见方。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。形容吃的阔气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,弗为也。” |
gàn shí xiāo yī旰食宵衣 | 天色很晚才吃饭,天不亮就穿衣起来。形容勤于政事。 | 南朝 陈 徐陵《陈文帝哀策文》:“勤民听政,旰食宵衣。” |
jīn jiāng dān shí壸浆箪食 | 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壸浆,以迎王师。”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,壶中盛着酒浆茶水,以欢迎王者的军队。后多用指百姓欢迎、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。 | |
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 | 蔬食:蔬菜和谷类食物。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》:“玠居显位,常布衣蔬食,抚育孤兄子甚笃,赏赐以振施贫族,家无所余。” |
kǒu duō shí guǎ口多食寡 | 吃饭的人多,但是食物很少。 | 唐·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愈不善自谋,口多而食寡。” |
shǐ shí gài yī豕食丐衣 | 吃猪狗之食,穿乞丐之衣。比喻极其贫困。 | 清·唐甄《潜书·孝功》:“观其境内,冻饿僵死犹昔也,豕食丐衣犹昔也。” |
rì shí wàn qián日食万钱 |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。形容生活极其奢侈。 | 《晋书 何曾传》:“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 |
dǐng shí zhōng míng鼎食钟鸣 | 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 | 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闾阎扑地,钟鸣鼎食之家。” |
bǎo shí zhōng rì,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| 饱:吃足;终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饱饱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 | 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 |
fèng shí luán qī凤食鸾栖 | 鸾凤非竹实不食,非悟桐不栖。比喻高位或帝位。 | 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髯客海归》:“我想起那李公子呵,所事撑达,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。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。” |
gǒu zhì bù shí狗彘不食 |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。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 |
zhāi jū shū shí斋居蔬食 | 斋居:家居,闲居;蔬食:粗食,素食。闲居在家,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元史·刘秉忠传》:“虽位极人臣,而斋居蔬食,终日淡然,不异平昔。” |
è yī shū shí恶衣蔬食 | 同“恶衣菲食”。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孔元方》:“元方仁慈,恶衣蔬食。” |
shí huò xuán chún食藿悬鹑 | 谓生活穷苦。食藿,以豆叶为食;悬鹑,衣衫褴褛,似鹑鸟悬垂的秃尾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八卷:“臣今幸沽朱绂,而保安子天佑食藿悬鹑,臣窃愧之。” |
bì yī shū shí弊衣蔬食 |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俭朴。亦作“弊衣箪食”。 | 《周书·柳虯传》:“弊衣蔬食,未尝到改操。” |
shuài shòu shí rén率兽食人 | 率:带领。带着野兽来吃人。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 |
tuì shí cóng róng退食从容 |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,仪容从容自得,可为楷模。 | 语出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郑玄笺:“退食,谓减膳也。自,从也。从于公,谓正直顺于事也。委蛇,委曲自得之貌。节俭而顺心志定,故可自得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南国化文王之政,在位皆节俭正直,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,而从容自 |
yú shí zhuì xíng余食赘行 | 吃剩的食物,身上的赘疣。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。 | 《老子》:“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,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,物或恶之。” |
shèng shí lì bīng盛食厉兵 | 吃饱饭,磨快兵器。比喻做好战斗准备。 | 《商君书·兵守》:“壮男之军,使励食厉兵,陈而待敌。” |
wàng qǐn fèi shí忘寝废食 | 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 | 宋 司马光《进五规状 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衔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 |
shí shēng bù huà食生不化 | 谓生吞活剥,不善灵活运用。 | 清·张谦宜《茧斋诗谈·统论》:“即如诗家临摹老杜,岂不名手,然食生不化,反受其累。” |
jiě cān tuī shí解骖推食 | 骖: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。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,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。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。 | 宋·苏轼《洗玉池铭》:“维伯时父,吊古啜泣,道缝玉人,解骖推食。” |
shí gǔ bù huà食古不化 |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。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。 | 清 恽向《题自作画册》:“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,画虎不成,刻舟求剑之类也。” |
rì zhōng zé zè,yuè yíng zé shí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 | 昃:太阳偏西。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盈满就要亏缺。比喻事物盛极必衰,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 | 《周易·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。” |
shí bù guǒ fù食不果腹 | 果:充实。吃不饱肚子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適莽苍者,三餐而反,腹犹果然。” |
shí bù qiú bǎo食不求饱 | 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宽饶居不求安,食不求饱,进有忧国之心,退有死节之义。” |
shū shí bù yī蔬食布衣 | 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梁书·张嵊传》:“嵊父临青州,为土民所害。嵊感家祸,终身蔬食布衣,手不执刀刃。” |
dào tīng ěr shí道听耳食 |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,盲目轻信。 | 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下》:“村学究道听耳食,窃一言以诧新奇,此等之论是也。” |
shí gǔ zài hóu食骨在喉 | 喉:喉咙。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。比喻心里有话,非说出来不可。 | 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“鲠”段玉裁注:“忠言逆耳,如食骨在喉,故云骨骾之臣。” |
měi shí gān qǐn美食甘寝 | 甘:美好。吃得好,睡得香。形容生活舒适安逸。 | 唐·陈翰《异闻集·庐江冯媪》:“媪不之异,又久困寒饿,得美食甘寝,不复言。” |
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| 减膳以示节俭。谓操守廉洁。 | 《诗经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 |
yī shí fù mǔ衣食父母 |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;指赖以为生的人。 | 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你不知道,但来告状的,就是我衣食父母。” |
wén yē fèi shí闻噎废食 |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,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。比喻因为怕出问题,索性不干。 | 明·袁宏道《袛园寺碑文》:“戚戚舍身,沾沾利益,遂欲绝口性命,塞路葱岭,此何异闻噎废食,见蹶停骖者哉?” |
bā zhēn yù shí八珍玉食 | 泛指精美的肴馔。 |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三卷:“八珍玉食邀郎餐,千言万语对生意。” |
liè dǐng ér shí列鼎而食 |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。 | 《孔子家语 致思》:“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。” |
míng yě shí píng鸣野食苹 | 比喻诚心待人,同甘共苦。 | 《诗经 小雅 鹿鸣》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” |
shí bù xiá bǎo食不暇饱 | 暇:空闲。没有空好好吃饭。形容整日忙碌,连吃饭也没空。 | 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保业》:“当是之时,食不暇饱,寝不遑安。” |
jī bù xiá shí饥不暇食 |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。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。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阴长生》:“饥不暇食,思不敢归,劳不敢息。” |
bù huáng xiá shí不遑暇食 | 没有时间吃饭。形容工作紧张、辛勤。 | 《书 无逸》:“自朝至于日中昃,不遑暇食,用咸和万民。”孔颖达疏:“遑亦暇也。重言之者,古人自有复语。犹云‘艰难’也。”一说,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。 |
jié shí suō yī节食缩衣 | 节:节减;缩:紧缩。吃饭穿衣都很节省。形容节俭。 | 宋·朱熹《刘氏墨庄记》:“节食缩衣,悉力营聚。” |
zhōng shí zhī jiān终食之间 | 吃完一顿饭的时间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 |
mín yǐ shí wéi běn民以食为本 |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。 | 明·无名氏《拔宅飞升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大富由天,小富由勤,民以食为本。” |
gān shí hǎo yī甘食好衣 | 甘:甜。指吃穿都是好的。形容生活奢华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80章: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” |
xiān yī hǎo shí鲜衣好食 | 华丽的服装,珍美的饮食。形容生活优裕。 | |
měi yī yù shí美衣玉食 | 玉食:比喻珍异的食物。华丽的服装,珍美的饮食。形容生活优裕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5回:“所谓君者,受尊号,享荣名,美衣玉食,崇阶华宫,乘高车,驾上驷,府库充盈。” |
yī fēng shí bǎo衣丰食饱 | 丰:丰富;足:足够。指衣食充足,生活富裕。 | 明·无名氏《群仙朝圣》第二折:“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,齐念禾词大叫呼,端的是壮观皇都。” |
hú jiāng dān shí壶浆箪食 | 浆:汤;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,犒劳军队。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| 宋·苏轼《新渠诗》序:“予方为旅人,不得亲执壶浆箪食,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。” |
shí mǎ liú gān食马留肝 | 后反用其义,比喻未能吸取精华。 |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文成(少翁)食马肝死耳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案:《论衡》云:‘气热而毒盛,故食走马肝杀人。’” |
bāng hǔ chī shí帮虎吃食 |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,在文庙行香的时节,出力讲了一讲。” |
hóu fú yù shí侯服玉食 | 侯服:王侯之服;玉食:珍美食品。穿王侯的衣服,吃珍贵的食物。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荒殖其货。侯服王食,败俗伤化。” |
shí àn fāng zhàng食案方丈 | 同“食前方丈”。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孝养》:“高台极望,食案方丈,而不可谓孝。” |
shí wèi fāng zhàng食味方丈 | 同“食前方丈”。 | 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问》:“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,食味方丈。” |
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狱 |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。 | 宋·朱彧《萍洲可谈》卷三:“东坡倅杭,不胜杯酌……疲于应接,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。” |
rén wèi cái sǐ,niǎo wèi shí wáng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 | 旧时俗语。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,连生命都可以不要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3回:“俗话说得好:‘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’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,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。” |
bù gēng ér shí,bù zhī ér yī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 | 耕:翻松田土以备播种。不种田却有饭吃,不织布却能穿丝绸。形容不劳而获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9卷:“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住下高堂清舍,烧香吃茶。” |
wàng wū ér shí望屋而食 | 谓军行不带粮草,随处就食。 | 汉·贾谊《新书·过秦》:“望屋而食,横行天下。” |
ěr shí zhī yán耳食之言 | 耳食:耳朵吃饭。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。不加分辨的;指没有确凿的根据;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 |
shí bù yàn jīng,kuài bù yàn xì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 | 厌:满足;脍:细切的肉。粮食舂得越精越好,肉切得越细越好。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乡党》:“斋必变食,居必迁坐。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 |
yǐn shí qǐ jū饮食起居 | 指人的日常生活。 | 宋·欧阳修《祭杜祁公文》:“公为辅弼,饮食起居,如陋巷之士。” |
shé shí jīng tūn蛇食鲸吞 | 蛇食:像蛇一样吞食。鲸吞:像鲸一样吞咽。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。 | 隋·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天齐地轴之所,蛇食鲸吞;铜陵、玉垒之区,狼顾鸱跱。” |
bì yī lì shí敝衣粝食 | 破衣粗食。形容生活困顿。 | 宋 曾巩《徐复传》:“穷阎漏屋,敝衣粝食,或至于不能自给,未尝动其意也。” |
yǐn bīng shí bò饮冰食檗 | 喝冷水,吃苦味的东西。形容生活清苦,为人清白。 | 唐 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” |
chuī xiāo qǐ shí吹箫乞食 |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 | 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 |
jù shí yǔ lè具食与乐 | 备办了酒饭和歌舞。 | |
qiáng shí zì ài强食自爱 | 劝慰人的话。谓努力加餐,保重身体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专精神,近医药,强食自爱。” |
cán shí jīng tūn蚕食鲸吞 | 食:吃;吞:整个儿咽下去。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;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。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汝先遗二孤侄,汝蚕食鲸吞,几无余沥。” |
bāng gǒu chī shí帮狗吃食 |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。同“帮虎吃食”。 | 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四章:“这个万瞎子……专给保长溜须拍马,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,最能帮狗吃食。” |
shěng yī jié shí省衣节食 | 省:节约;节:节减。吃饭穿衣都很节省。形容节俭。 | 清·徐大椿《洄溪道情·劝葬亲》:“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,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,这就是造福之门。” |
lì shí cū yī粝食粗衣 | 粝:粗米。粗布衣服,粗劣的食品。比喻生活清苦。 | 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·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奴供备粝食粗衣。” |
shēng zhòng shí guǎ生众食寡 | 众:多;寡:少。生产的多,消费的少。形容财富充足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” |
yī shí bù zhōu衣食不周 | 周:齐备。形容衣食缺乏,生活困窘。 |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二十七:“我今衣食不周,无力婚娶,何不俯就他家,一举两得?” |
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| 见“食不餬口”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 |
pù bèi shí qín曝背食芹 | 谦言微薄之献。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杨朱》:“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,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”又《列子·杨朱》:“乡豪取而尝之,蜇于口,惨于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