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安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安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ān guó níng jiā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大丈夫将终,不问安国宁家之术,乃作儿女子相问。”
cún wáng ān wēi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,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。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功名之所就,存亡安危之所堕,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。”
ān cháng lǚ shùn安常履顺习惯于正常生活,处于顺利境遇。清 方苞《方任二贞妇传》:“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,与所以施于家者,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,而乃苟于自恕,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?”
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安:安置;落户:指定居。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。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。②也比喻某种动物、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。丁玲《杜晚香》:“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。”
yuǎn zhì ěr ān远至迩安远方来归附,近民安居乐业。形容政治清明,国家大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恕思以明德,则令名载而行之,是以远至迩安。”
ān shēng lè yè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。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。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,则泽被万世,传之子孙,使之无穷。”
ān xīn lè yè安心乐业指心绪安定,生活愉快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,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,倒也安心乐业的,自为得所。”
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《南史 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
gè ān shēng lǐ各安生理各:各个;生理:职业和日常生活。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,过自己的生活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2回:“我去高老庄探亲,哥哥去花果山称圣,白龙马归大海成龙……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。”
chǔ ān sī wēi处安思危处:居于;思:想,考虑。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皇复》:“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,照临有度,纪律无亏。”
rǎng wài ān nèi攘外安内攘:排除。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róng xī zhī ān,yī ròu zhī wèi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。《列女传·贤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怀楚国之忧,其可乎?”
lǚ ān tí fèng吕安题凤比喻造访不遇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简傲》:“嵇康与吕安善,每一相思,千里命驾。安后来,值康不在,喜出户延之,不入。题门上作‘凤’字而去。”
ān shì lì chù安室利处指安全便利的处所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乳间股脚,自以为安室利处,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,操烟火。”
bù ān qí shì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。《诗经·邺风·凯风·序》:“卫之淫风流行,虽有七子之母,犹不能安其室。”
ān shí chǔ shùn安时处顺安于常分,顺其自然。形容满足于现状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来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
ān dìng tuán jié安定团结指形势、秩序、生活安稳,民众气氛和睦。邓小平《军队要整顿》:“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,整顿军队。”
suí yù suí ān随寓随安犹言随遇而安。宋·魏了翁《浪淘沙》词:“世念久阑珊,随寓随安。人情犹望衮衣还。”
gè ān shēng yè各安生业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。生业:谋生之业。《北史 隋炀帝纪》:“轻徭薄赋,比屋各安其业。”
ān pín lè jiàn安贫乐贱安于贫贱,并以此为乐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蔡邕传》:“夫子生清穆之世,禀醇和之灵,覃思典籍,韫椟六经,安贫乐贱,与世无营。”
bù tàn hǔ xué,ān dé hǔ zǐ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探:探测;安:怎么。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:“贫贱难可居,脱误有功,富贵可致,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”
ān ān yì yì安安逸逸安闲舒适,自由自在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0回:“给他娶了亲,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,不想命该如此,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,所以哥哥躲出门的。”
sài wēng shī mǎ,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,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。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。同“塞翁失马”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回:“处士有志未遂,甚为可惜,然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?”
zhì luàn ān wēi治乱安危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,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。宋·苏轼《东坡集·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,皆不载。”
jú jí bù ān跼蹐不安形容恐惧不安。《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》:“徐信闻言,甚跼蹐不安,将自己虞城失妻,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,细细述了。”
xīn ān shén dìng心安神定心神都很安定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,如今日夜辛苦,并没有怨意。袭人等皆心安神定。”
yuán ān gāo wò袁安高卧汉时袁安未达时,洛阳大雪,人多出乞食,安独僵卧不起,洛阳令按行至安门,见而贤之,举为孝廉,除阴平长、任城令。见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唐李贤注引《汝南先贤传》。后因以“袁安高卧”为典,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。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唐·李贤注引《汝南先贤传》载:汉时袁安未达时,洛阳大雪,人多出乞食,安独僵卧不起,洛阳令按行至安门,见而贤之,举为孝廉,除阴平长、任城令。
ān qí suǒ xí安其所习安:习惯于。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。指习惯对人的制约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安其所习,毁所不见。”
ān cháng chǔ shùn安常处顺安:习惯于;处:居住,居于;顺:适合,如意。习惯于平稳的日子,处于顺利的境遇中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也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
xí gù ān cháng习故安常指习惯于规。陈炽《〈盛世危言〉序》:“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,习故安常而不可。”
ān cháng shǒu gù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,保守旧的一套。指守旧不知变革。明·海瑞《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》:“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。至任以来,千万人以鼓舞作兴,翻然改革望之矣。”
zuò bù ān xí坐不安席席:坐席。形容心中有事,坐立不安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回:“祭足被囚于军府,甲士周围把守,水泄不通。祭足疑惧,坐不安席。”
tōu ān gǒu qiě偷安苟且苟且:得过且过;偷安:贪图安逸。只顾眼前的安逸,不顾将来。宋·苏轼《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》:“其幸存者,亦皆偷安苟且,不为子孙长久虑。”
jū ān lǜ wēi居安虑危同“居安思危”。《宋书·文五王传》:“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
shǒu dào ān pín守道安贫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。《旧唐书·王及善等人传赞》:“守道安贫,坏远当仁。”
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,百姓安居乐业。《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》:“龙凤之姿,天日之表,其年将二十,必能济世安民矣。”
yàn ān kè dú宴安酖毒见“宴安鸩毒”。
jū wú qiú ān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;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qǐn kuì bù ān寝馈不安馈:吃饭。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。形容心事重重。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6回:“水陆处处失败,关隘节节陷落,反觉得忧心如捣,寝馈不安。”
suí yù ér ān随寓而安见“随遇而安”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4卷:“安,谓随所寓而安,盖深于静也。”
jiǔ ān cháng zhì久安长治形容国家长期安定、巩固。东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建久安之势,成长治之业。”
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榜:官府告示。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收军进高唐州城内,先传下将令,休得伤害百姓。一面出榜安民,秋毫无犯。”
zhèng jīn ān zuò正襟安坐正襟:正一正衣襟。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。宋·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十卷:“昔贬涪州,过汉江,中流船几覆,举舟之人皆号泣,伊川但正襟安坐,心存诚敬,已而船及岸。”
shāo ān wú zào稍安毋躁稍:稍微;毋:不要。稍微安静一下,不要急躁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曾皓(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):不,不,你让她自己考虑。”
yàn ān kè dú晏安酖毒谓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。
fǎn cè zì ān反侧自安反侧:翻来覆去不能入睡,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。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光武不省,会诸将军烧之,曰:‘令反侧子自安。’”
pán shí zhī ān盘石之安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”
tīng tiān ān mìng听天安命听:任凭;命:命运。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,不做主观努力。巴金《秋》:“也说不上满意,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。”
cháng ān shào nián长安少年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。明 宋濂《<杏庭摘稿>序》:“燕姬越女,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,冀长安少年,为之一顾。”
shǎo ān wú zào少安无躁稍稍安静,不要急躁。唐·韩愈《答吕医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之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
yú mín ān zhī愚民安知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。
fǎn cè huò ān反侧获安反侧:翻来覆去不能入睡,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。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。唐·陆贽《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》:“昨者改元施令,悔往布新,将反侧获安,则干戈日弭。”
huái ān bài míng怀安败名怀安:贪图安逸。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怀与安,实败名。”
sǔn rén ān jǐ损人安己损人利己。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你那厮损人安己,惹下祸灾。”
zhī ān wàng wēi知安忘危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。晋·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。”
ān zhī ruò mìng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,因而甘心承受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
zú bīng ān rěn阻兵安忍阻:倚仗;阻兵:仗恃手握兵权;安忍:安于做残忍的事情。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: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;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wò bù ān zhěn卧不安枕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然则带兵呢?成日里卧不安枕,食不甘味,又将如何?”
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谓互相帮助,使彼此安居。
ān tǔ zhòng qiān安土重迁安:习惯于;满意于;重:重视;不轻易。安于故土生活;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
gè ān běn yè各安本业各:各个。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,过自己的生活。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35回:“凡尔村乡市镇,不用惊惶,士农工商,各安本业。”
ān cháng xí gù安常习故安:安于,习惯于;常:常规;习:习惯;故:故旧。习惯于成规。清 魏源《默觚下 治篇七》:“彼安常习故之流,所安者目前,所知者陈例,所辟者嫌疑,得不震而疑,同声而扰格者乎?”
ān tǔ zhòng jiù安土重旧指留恋故土,不轻易改变旧俗。《后汉书 南蛮传》:“[蛮夷]外痴内黠,安土重旧。”
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安:养;所安:养生的东西。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
piān ān yī yú偏安一隅偏安:偷安;隅:角落。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。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7回:“赖尔岳飞竭力勤王,尽心捍御,得以偏安一隅。”
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阜:多。社会安定,物资丰富。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。明 朱有炖《灵芝庆寿》第一折:“皆因中国雨顺风调,民安物阜。”
ān tǔ lè yè安土乐业安居本土,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。汉扬雄《连珠》:“吏不苟暴,役赋不重,财力不伤,安土乐业,民之乐也。”
fù yú zhī ān覆盂之安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。比喻稳固,不可动摇。亦作“覆盂之固”。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君子之居也,绥如安裘,晏如覆盂。”
wú héng ān xī无恒安息不要长期贪求安逸。
ān rú tài shān安如太山见“安如泰山”。汉·焦赣《易林·坤之中孚》:“安如太山,福禧屡臻。虽有豺虎,不致危身。”
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气定神:精神。指内心十分安定。金·王丹桂《洞仙歌·示门人》:“下虔心,苦志挫锐摧强;忘宠辱,自得神安气定。”
yī lù píng ān一路平安旅途上平安顺利。明 范受益《寻亲记》:“大王爷,保佑弟子一路平安,脚轻手健。”
ān tǔ zhòng jū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。指留恋故乡,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《后汉书 杨终传》:“传曰:‘安土重居,谓之众庶。’”
zhú bào píng ān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。竹报:旧时家信的别称。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》:“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,才长数尺,相传其寺纲维,每日报竹平安。”
jú jí bù ān局蹐不安局蹐:畏缩不安的样子。形容恐惧不安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徐信闻言,甚局蹐不安,将自己虞城失妻,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,细细述了。”
lè tuì ān pín乐退安贫谓乐于逊退,安于贫穷。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jī quǎn bù ān鸡犬不安见“鸡犬不宁”。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十回:“我这是何苦,烧香引鬼,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,闹得我鸡犬不安!”
bù ān yú wèi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,不安心工作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六年》:“不安其位,宜不能久。”
liù chù bù ān六畜不安六畜:牛、马、羊、豕、鸡、犬。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。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,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,图着什么呢?”
cháng ān dào shàng长安道上长安:古都名,在今陕西西安西北。旧喻名利场所。五代·无名氏《贺圣朝》词:“长安道上行客,依旧利深名切。”
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。宋 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盖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
xià zhài ān yíng下寨安营寨:防守用的栅栏;安:安置;营:营房。指军队驻扎下来。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。
ān rú tài shān安如泰山安:安稳;泰山:我国著名的高山;在山东省。像泰山一样稳固;形容事物十分稳固;不可动摇。西汉 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如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
pí zhī bù cún,máo jiāng ān fù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存:存留;附:附着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ān fèn shǒu cháng安分守常分:本分;守:保持;常:常规。规矩老实,安守本分,不惹是生非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学习,再如不安分守常,你可仔细。”
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三笔·人当知足》:“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。”
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安:安定;告示:布告。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;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。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;让大家有所准备。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5回:“李秀成全不费力,已拔了南康城……先出安民告示,次第收复汝宁、饶州各郡县。”
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国家富强,人民安定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。”
ān jū lè yè安居乐业安:安定;乐:喜爱;愉快;业:职业。安定地住在一地;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;形容社会治理得好;生活、生产、思想状况安于正常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货殖传序》:“各安其居而乐其业,甘其食而美其服。”
bù ān běn fèn不安本分本分: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。形容不务正业,不守规矩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,竟一味的随心所欲。”
ān lǎo huái shào安老怀少尊重老人,使其安逸;关怀年轻人,使其信服。南朝 梁 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安老怀少,伐罪吊民,农不迁业,市无易贾。”
xīng guó ān bāng兴国安邦兴:兴盛;邦:国家。国家兴盛安定。《林海》:“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,由今天看来,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。”
shǒu fēn ān cháng守分安常信守本分,安于故常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三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习学,再如不守分安常,你可仔细!”
niǔ ní bù ān忸怩不安忸怩:羞惭的样子。不好意思;心里慌乱。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,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。”
ān liáng chú bào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,铲除强暴的人。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:“《三侠五义》间在叙勇侠之士,游行村市,安良除暴,为国立功。”
lì guó ān bāng立国安邦建立国家,安定天下。亦作“立业安邦”。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一折:“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,那其间日转千阶,喜笑迎腮,挂印悬牌。”元·宫大用《七里滩》第一折:“自开基起运,立国安邦,坐筹帷幄,竭力疆场。”
ān ān fèn fèn安安分分为人规矩老实,做事不敢越轨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,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,未尝不过得去。”
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业安置家庭;创立事业。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。梁斌《漫谈<红旗谱>的创作(代序)》:“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,在关东挖参、淘金,积了一些钱,回来安家立业,准备报仇。”
ān xīn lè yì安心乐意指心情安定,满意,很愿意如此。清 李渔《奈何天 逼嫁》:“嫁到我家,须要安心乐意,不许憎嫌丈夫。”
lǘ yán ān dǔ闾阎安堵指平民安居乐业。清 严复《论中国教化之退》:“行于其野,闾阎安堵,击壤以嬉,如是者民类治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