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gōng xíng shí jiàn躬行实践 | 亲身实行或体验。 | 明·张居正《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》:“躬行实践,以需他日之用。” |
zǒu gǔ xíng shī走骨行尸 | 行尸:会行走的尸体。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,庸碌无能、毫无生气的人。 | 元·无名氏《柳梢青》词:“走骨行尸,贪财竞色,枉销年月。” |
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| 施:施布。比喻广泛施行恩泽。 | 《周易 干》:“云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” |
yā bù é xíng鸭步鹅行 | 鸭和鹅行八字步,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。 | 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我觑不得你(衤肖)宽也那褶下,肚叠胸高,鸭步鹅行。” |
xíng zhēn bù xiàn行针步线 | 比喻设计划策。 | 元·无名氏《蓝采和》第一折:“试看我行针步线,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。” |
xiāo fēng suì xíng嚣风遂行 | 嚣风:喧闹争竞、奔走钻营的风气。指奔走钻营、争权夺利的风气逐渐兴盛。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宋孝武帝大明二年》:“庶僚百位,专断于一司,于是嚣风遂行,不可抑止。” |
yí xíng wú chéng疑行无成 | 疑:怀疑,犹豫。行动犹豫疑虑,就不能成功。 | 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臣闻之,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” |
yí xíng wú chéng,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 | 疑:疑虑。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,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。 | 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臣闻之: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” |
yí shì wú gōng,yí xíng wú míng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 | 疑:疑虑。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,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。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臣闻之: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。” |
xíng ruò gǒu zhì行若狗彘 | 指人无耻,行为像猪狗一样。 | 西汉 贾谊《论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。” |
xíng huà rú shén行化如神 | 行动变化之快速就像神仙。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。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当今陛下临制海内,一齐天下,口虽未言,声疾雷电,令虽未发,行化如神。” |
xíng bù rú fēi行步如飞 |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。亦作“行步如风”、“行疾如飞”、“行走如飞”。 | 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李茇遇仙》:“至寺门下,觉身轻神逸,行步如飞,洎归舍,不复饮食。” |
xíng jiàn zuò shǒu行监坐守 | 监:监视;守:看守。指对人的一言一行都在严密地监视和看守。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我着你但去处行监坐守,谁着你迤逗的胡行乱走?” |
yán xíng xiāng fù言行相副 | 见“言行相符”。 | 《论语·宪问》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”宋·邢昺疏:“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。” |
hǎo xíng xiǎo huì好行小慧 | 爱耍小聪明。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’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小慧,谓小小之才知。”慧,一本作“惠”。 |
é xíng yā bù鹅行鸭步 | 步:走。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。比喻步行缓慢。 | 元 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13出:“见一人光纱帽,黑布衫,鹰头雀脑将身探,狼心狗行潜宗阚,鹅行鸭步怀愚滥。” |
sì yì héng xíng肆意横行 | 肆意:任意残杀或迫害。横行:仗势作恶,蛮横凶暴。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。亦作“肆虐横行”。 | 宋 欧阳修《再论置兵御贼札子》:“数千里内,杀人放火,肆意横行,入州入县,如入无人之境。” |
fù shí xíng shuǐ赋食行水 | 赋:给予;行:奉。指送饭送水。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梁纪》:“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,世颇以为失宰相礼。” |
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 | 节俭:节省,节约;力行:努力去做。生活俭朴,以身作则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以节俭力行重于齐,既相齐,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” |
jiān tóng guǐ yù,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,行若狐鼠 | 奸诈象鬼蜮,狡猾象狐鼠。比喻人恶劣到极点。 | |
yòng shě xíng cáng用舍行藏 | 任用就出来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隐。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 |
xíng cáng yòng shě行藏用舍 | 行:做,实行。藏;退隐。用:任用。舍:不用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 |
yòng xíng cáng shě用行舍藏 | 任用就出来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隐。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 |
lìng bù xū xíng令不虚行 |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。 | 《管子·重令》:“国不虚重,兵不虚胜,民不虚用,令不虎行。” |
jǔ jǔ dú xíng踽踽独行 | 踽踽:孤独的样子。孤零零地独自走着。形容孤独无亲或独来独往。 | 宋 张柞《祭程伊川文》:“先生踽踽独行于世,众乃以为迁也。” |
zì yì wàng xíng恣意妄行 | 恣意:任意,随意;妄行:胡作非为。随心所欲,胡作非为。 | 《汉书 杜周传》:“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,知赵昭仪杀皇子,不辄白奏,反与赵氏比周,恣意妄行。” |
dào xíng nì shī倒行逆施 | 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违反常规;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 |
rì yuè jīng tiān,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 |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,江河永远流经大地。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、伟大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衍传上》:“其事昭昭,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,不足以比。” |
nè yú yán,mǐn yú xíng讷于言,敏于行 | 讷:语言迟钝;敏:敏捷。指说话谨慎,办事敏捷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|
nè yán mǐn xíng讷言敏行 | 讷言:说话谨慎;敏:敏捷。指说话谨慎,办事敏捷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|
cāo shēn xíng shì操身行世 | 犹言立身处世。 | 明 方孝孺《与卢编修希鲁书》:“痛以礼义自绳约,既率己之顽惰,又以化顽惰者,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,孝亲忠君之大节。” |
yán bù jí xíng言不及行 | 谓言行不一。 | 明·薛瑄《薛子道论》:“言不及行,可耻之甚,非特发于口谓之言,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。” |
xíng bǐ bó yí行比伯夷 | 行:品德;伯夷:商末孤竹君长子。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。形容品德高洁。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桔颂》:“年岁虽小,可师长兮,行比伯夷,置以为像兮。” |
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 | 祸:灾难;行:到来。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。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5回:“这才是福无双降,祸不单行。” |
yán fāng xíng yuán言方行圆 |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。 | 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交际》:“凡今之人,言方行圆,口正心邪。” |
bèi dào ér xíng倍道而行 | 加快速度,一天走两天的行程。 | 《失街亭》:“司马懿背道而行,八日已到新城,孟达措手不及。” |
xíng mián lì dǔn行眠立盹 |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。 | 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二折:“若做官后,每日价行眠立盹,休,休,枉笑杀凌烟阁上人。” |
gū xíng jǐ yì孤行己意 |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。 | 鲁迅《集外集·记“杨树达”君的袭来》:“我想,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,随随便便的青年,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。” |
jīng míng xíng xiū经明行修 | 旧指通晓经学,品行端正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,经明行修,宜显以厉俗。” |
xíng jǐ yǒu chǐ行己有耻 | 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 |
yún xíng yǔ qià云行雨洽 | 比喻广施恩泽。 | 《乐府诗集 舞曲歌辞一 北齐文武舞歌》:“云行雨洽,天临地持。” |
bù sè xià liú,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下流,不止不行 | 指对佛教、道教如不阻塞,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。现比喻不破除旧的、坏的东西,新的、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。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然则如之何而可也?曰: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。” |
xíng zhuó yán qīng行浊言清 |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。形容言行不一。 |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 |
xiū shēn shèn xíng修身慎行 | 提高自身修养,小心谨慎行事。 | 东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贡》:“夫修身慎行,敦方正直,清廉洁白,恬淡无为。” |
gé xīn yì xíng革心易行 | 谓改正错误思想,改变错误行为。 | 汉·贾谊《新书·先醒》:“于是革心易行,衣苴布,食疄(田改丰)馂,昼学道而夕讲之。” |
hào xíng xiǎo huì好行小惠 | 好:喜欢;行:施行;惠:仁慈。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。 | 《晋书 殷仲堪传》:“及在州,纲目不举,而好行小惠,夷夏颇安附之。” |
mài qiào xíng jiān卖俏行奸 | 谓卖弄媚态诱惑人,搞不正当男女关系。 |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俺好意的张筵置酒,你走将来卖俏行奸。” |
xíng hé qū tóng行合趋同 | 行为志趣相同。 | 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行合趋同,千里相从;行不合,趋不同,对门不通。” |
jǐn xíng jiǎn yòng谨行俭用 | 谨慎行事,节省费用。 | 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可不道个谨行俭用,十年不富,天之命也。” |
sì nüè héng xíng肆虐横行 | 肆虐:任意残杀或迫害。横行:仗势作恶,蛮横凶暴。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。 | 明 冯梦龙《智囊全集 迎刃 留志淑》:“中官毕贞,逆濠党也。至自江西,声势翕赫,拥从牙士五百余人,肆行残贼,人人自危。” |
fēng xíng cǎo cóng风行草从 | 见“风行草偃”。 | 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故《周南》之德,《关雎》政本。本立道生,风行草从,澄其源者流清,溷其本者末浊。” |
dǐ jié lì xíng砥节厉行 | 见“砥节励行”。 | 汉·蔡邕《郭有道碑文》:“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。” |
guī yì qí xíng瑰意奇行 | 见“瑰意琦行” | 刘师培《文说·宗骚》:“瑰意奇行,超然高举。” |
jié jiǎn gōng xíng节俭躬行 | 节俭:节省,节约;躬:亲自。生活俭朴,以身作则。 | 清·顾炎武《骊山行》诗:“贤妇助内咏《鸡鸣》,节俭躬行迈往古。” |
yú guàn yàn xíng鱼贯雁行 | 比喻连续而进,犹如鱼群相接,雁阵行进。 | 清 马建忠《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》:“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,水师之鱼贯雁行,即陆军之步伐止齐。” |
sù yǐn xíng guài素隐行怪 | 隐:隐暗的事;行:从事;怪:怪事。求索隐暗的事情,而行怪迂之道。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,行为怪异,以求名声。 | 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孔子曰:‘索隐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不为之矣。” |
jì xíng yán tīng计行言听 | 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 | 《金史·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 |
yán xíng ruò yī言行若一 | 见“言行抱一”。 | 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齐田稷母》:“非义之事不计于心,非理之利不入于家,言行若一,情貌相副。” |
zhǔ tuō bù xíng属托不行 | 属:通“嘱”,托付。请托为其谋利,行不通。形容为官清正,大公无私。 | 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:“晏子对曰:‘前臣之治东阿也,属托不行,货赂不至。’” |
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龙行 |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。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。 | 《宋书 武帝纪上》:“刘裕龙行虎步,视瞻不凡,恐不为人下,宜早为其所。” |
shé xíng shǔ bù蛇行鼠步 | 步:步行。形容谨小慎微。 | 清·新广东武生《黄萧乔回头》:“虽小道亦有可观,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,鬼鬼马马,无文无气。” |
yán xíng xiāng fú言行相符 |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。 | 南朝·梁简文帝《与刘孝仪令》:“言行相符,始终如一。” |
lìng xíng rú liú令行如流 |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。 | 《孙膑兵法·奇正》:“故行水得其理,漂石折舟;用民得其性,则令行如流。” |
xíng cháng dài jīng行常带经 | 行:走;经:经书。走路经常携带经书。形容人好学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传》:“行常带经,止息则诵习之。” |
jìn zhǐ lìng xíng禁止令行 | 指施禁则止,出令则行。同“令行禁止”。 | 清魏源《<圣武记>叙》:“五官强,五兵昌,禁止令行,四夷来王,是之谓战胜于庙堂。” |
zuò gǔ xíng shāng作贾行商 | | |
wǔ háng bìng xià五行并下 | 五行文字一并看。形容读书速度快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应奉传》:“奉少聪明,自为童儿及长,凡所经履,莫不暗记,读书五行并下。” |
zūn wén xíng zhī尊闻行知 | 尊:尊重。重视听到的意见,实行已懂的道理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曾子曰:‘尊其所闻,则高明矣;行其所知,则光大矣。’” |
xíng zōng wú dìng行踪无定 | 行踪:行动的踪迹。指在各处来往出没,没有固定处所。 | 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出家人行踪无定,待贫道自去寻来。” |
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话不离本行 | 行:行当,职业。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。” |
xíng sī zuò xiǎng行思坐想 | 谓不停地思考。 | 宋·袁去华《金蕉叶》:“行思坐忆,知他是,怎生过日。” |
qiū xíng xià líng秋行夏令 | 令:时令。时已秋季,还在做夏令的事。指不合时令。 | 鲁迅《阿Q正传》第八章:“但现在是暮秋,所以这‘秋行夏令’的情形,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,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。” |
dǐ lì míng xíng砥砺名行 | 砥砺:磨砺;名行:名誉和品行。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杜氏新书》曰:“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,而恕诞节直意,与丰殊趣。” |
shì qíng jiǎo xíng饰情矫行 | 谓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,行为矫揉造作。 | 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间有廉洁自好之人,反为众忌,不说是饰情矫行,定指是钓誉沽名,群口挤排,每每是非颠倒,沉沦不显。” |
jiǎo qíng shì xíng矫情饰行 | 掩饰实情,故作姿态。同“矫情饰貌”。 | 《隋书 炀帝纪下》:“每矫情饰行,以钓虚名,阴有夺宗之计。” |
sì xíng wú jì肆行无忌 | 肆:放肆。忌:顾忌。任意胡作非为,一点顾忌没有。 | 《明史·石亨传》:“因劾亨招权纳赇,肆行无忌,与术士邹叔彝等私讲天文,妄谈休咎,宜置重典。” |
héng xíng ào jié横行奡桀 | 横行:不循正道而行;奡:夏代寒浞之子,相传是个大力士;桀:夏桀,暴君。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。 |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侦报》:“一任他横行奡桀。” |
cái xiǔ xíng huì材朽行秽 | 谓无才无德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 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恽材朽行秽,文质无所底。” |
yán qīng xíng zhuó言清行浊 | 言辞高洁,行为卑污。 |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 |
gǒu qiě xíng zhǐ苟且行止 | 苟且:不正当的。指不正当的行为。 | |
xíng xiǎn jiǎo xìng行险徼幸 |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。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小人行险以徼幸。” | 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小人行险以徼幸。” |
gǒu zhì zhī xíng狗彘之行 | 狗彘:猪狗。形容无耻之人的行为如猪狗一样。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0回:“你受吴王大恩,不思图报,敌兵一至,便要投降,乃是狗彘之行!” |
liè qiè ér xíng趔趄而行 | 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。 | |
gǎi xíng wéi shàn改行为善 | 改变不良行为,诚心向善。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文帝纪下》:“天子悲怜其意,遂下令曰:‘夫训导不纯,而愚民陷焉。或欲改行为善,其道无由也。’” |
zhū xíng wú cháng诸行无常 | 佛家语。指万物变化多端。比喻人生无常。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诸行无常,是生是灭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 |
yú shí zhuì xíng余食赘行 | 吃剩的食物,身上的赘疣。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。 | 《老子》:“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,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,物或恶之。” |
zǎi xiàng dù lǐ xíng zhōu chuán宰相肚里行舟船 | 宰相:丞相。指人肚量宽大,有涵养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常言道:‘将军额上跑下马,宰相肚里行舟船。’你这样气量窄,将来如何独当一面,肩挑五岳,胸罗百川,统帅百万大军!” |
jiǔ háng bā yè九行八业 | 指各种行业。 | 顾笑言《你在想什么》:“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,最令人神往的去处,而三教九流,九行八业之中,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。” |
gōng wán xíng mǎn功完行满 | 功:功德;行:道行。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,道行圆满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3回:“功完行满朝金阙,见性明心返故乡。” |
sù shuǐ xíng zhōu溯水行舟 | 逆水行船。 | |
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,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 |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 |
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 | 事情非做不可。 | 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养生说》:“如孙武令,事在必行,何卜之有?” |
míng xíng zhì zhí冥行擿埴 | 冥:昏暗;冥行:夜间行路;擿:点;埴:地。夜间摸黑走路,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。比喻研求学问,不识门径,暗中探索。 | 汉 扬雄《法言 修身》:“擿埴索涂,冥行而已矣。” |
jiā yán yì xíng嘉言懿行 | 嘉、懿:美好。美好的言行。 | 清 方苞《先母行略》:“几二十年,每作,昼夜语不休,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,无涉鄙倍者。” |
tuō gōng xíng sī托公行私 | 犹言假公济私。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 | 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而乃冯附城社,蔽亏日月,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。” |
gū xíng jǐ jiàn孤行己见 |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。 | 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,企图孤行己见,不尊重我们的意见,但是结果都不通。” |
jǐn xíng wú hǎo bù紧行无好步 | 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。比喻过于仓促,事情就做不好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:“禁曰:‘紧行无好步,当缓图之。’庞德不知于禁之意,只懊悔不已。” |
huà bù zài háng话不在行 | 指人说外行话,话不投机。 | |
yán xìn háng zhí言信行直 | 指言语信实,行为正直。 | |
tè lì dú xíng特立独行 | 特:独特;立:立身。形容人的志行高洁,不同流俗。 | 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其特立独行,有如此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