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cái guò qū sòng才过屈宋 | 屈、宋: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。比喻文才极高。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宋·林正大《括酹江月》词:“道出羲黄,才过屈宋,空有名垂古。” | 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 |
gài shì zhī cái盖世之才 | 盖世:压倒当世,超出世上所有的;才:才能。形容超出当代、无与伦比的才能。 | 宋·苏轼《留侯论》:“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” |
cái bì shí qiǎn才蔽识浅 | 蔽:塞而不通。才能蔽塞见识浅陋。南朝梁·江淹《萧重让扬州表》:“臣才蔽识浅,非集誉于乡曲;荣降宠臻,乃假翼于皇极。” | 南朝·梁·江淹《萧重让扬州表》:“臣才蔽识浅,非集誉于乡曲;荣降宠臻,乃假翼于皇极。” |
cái xué jiān yōu才学兼优 |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。 | 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六回:“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,思卿才学兼优,必有妙论,故召卿来,为朕草一诏。” |
xiù cái bù chū mén,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 | 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。 | 清·吴趼人《俏皮话·驴辩》:“然则秀才们,看得两卷书,何以便要说:‘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’” |
mái mò rén cái埋没人才 | 不重视有才能的人,让其不能发挥作用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4回:“如此佳人,当日把他误作男装,若非孤家看出,岂非埋没人才。” |
zhēn cái pǐn néng甄才品能 | 甄:甄别。甄别才干,品评能力。 | 《南齐书·郁林王纪》:“东西二省府国,长屯所积,财单禄寡,良以矜怀。选部可甄才品能,推校年月,邦守邑示,随宜量处,以贫为先。” |
yáng jǐ lù cái扬己露才 | 露:显露;扬:表现。显露自己的才能。也比喻炫耀才能,表现自己。 | 汉 班固《离骚序》:“今若屈原,露才扬己,竞乎危国群小之间,以离谗贼。” |
yù chǐ liáng cái玉尺量才 | 玉尺:玉制的尺,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。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。 | 唐·李白《上清宝鼎》诗:“仙人持玉尺,度君多少才;玉尺不可尽,君才无时休。” |
dǒu shāo zhī cái斗筲之才 | 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。 | 宋·苏轼《商鞅论》:“至于桑弘羊,斗筲之才,穿窬之智,无足言者。” |
cái duǎn qì cū才短气粗 | 才:才识;短:短浅;气:气质。缺少才干,气质粗鲁 | 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3回:“禄山才短气粗,当此大镇,深不能胜任。” |
guǎng kāi cái lù广开才路 |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。 | |
cái zhān bā dǒu才占八斗 | 才:文才,才华。形容人学问高,文才好。 |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:“天下文才共一石,而子建独得八斗!” 注:一石等于十斗。石,念 dàn 。 |
ài cái rú kě爱才如渴 | 才:贤才,人才。爱慕贤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。 | 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嫉恶甚严,爱才若渴,此韩愈之面目也。” |
liàng cái qì shǐ量才器使 | 谓量才使用。 | 邹鲁《中国同盟会》:“军到即降者,保护其身家,愿留营者,量才器使;愿还乡者,厚给资斧,护送归乡。” |
huái cái bào qì怀才抱器 | 见“怀材抱器”。 | 唐·唐彦谦《楼上偶题》诗:“可能前岭空乔木,应有怀才抱器人。” |
suí cái qì shǐ随才器使 | 根据长处,安排适当的工作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1回:“或奔驰,或偷骗,各有偏长,真是随才器使。” |
gāo cái jié zú高才捷足 | 才:才能;捷:迅速,快捷。形容人才能出众,行动快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7回:“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;不能的作一首也可。高才捷足者为尊。” |
jīng cái jué yàn惊才绝艳 | 见“惊才绝艳”。 | 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企羡》:“彭羡门惊才绝艳,词家推为独步。”清·梁章钜《浪迹丛谈·刘英初编修》:“英初本惊才绝艳,而近作大不如前,同人比之江郎才尽。” |
chāo shì zhī cái超世之才 |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,宋·苏拭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 | 宋·苏拭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 |
wáng zuǒ zhī cái王佐之才 | 佐:辅佐,帮助。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。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:“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,虽伊、吕亡以回。” |
cái yì zhuó jué才艺卓绝 | 才:才能;艺:技艺;卓绝:无可比拟。才能技艺高超无比。 | 汉·桓谭《新论·思慎》:“人虽才艺卓绝,不能悖理成行,逆人道也。” |
yǒu cái wú mìng有才无命 | 有才能但遭遇不好。指不得志。 | 唐 杜甫《寄狄明府博济》诗:“比看书父四十人,有才无命百寮底。” |
dà cái xiǎo yòng大才小用 |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,不能尽其才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你如今连个‘名世之数’都不肯出,真正大才小用了。” |
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 | 显露自己的才能。也比喻炫耀才能,表现自己。 | 汉 班固《<离骚>序》:“今若屈原,露才扬己,竞乎危国群小之间,以离谗贼。” |
xiān cái guǐ cái仙才鬼才 | 仙、鬼:比喻非凡。指才华杰出非凡的李白和李贺。 | 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:“宋景文评唐人诗云: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。’” |
bō luàn zhī cái拨乱之才 | 拨:治理。平定乱世、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事到骑虎之势,家国所关,非真拨乱之才,一代伟人,总难立脚。” |
dé bó cái shū德薄才疏 | 薄:浅;疏:空虚。品行和才能都很差。常作谦辞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八回:“小弟德疏才薄,怎敢承当此位!若得居末,尚自过分。 |
rén cái jǐ jǐ人才济济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 |
shì cái lù yòng试才录用 | 指根据他人的能力大小给予录用。 | 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弃暇录用。” |
cháng cái duǎn yù长才短驭 | 犹言大才小用。 | 清 新广东武生《黄萧养回头》:“又蒙洪提督保举,调回广东,以为有些好处,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。所谓长才短驭,好不令人愤恨。” |
tōng cái liàn shí通才练识 | 博学多才,见识练达。 | 唐·崔尚《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》:“夫其通才练识,赡学多闻,翰墨之工,文章之美,皆忘其所能也。” |
sǎo méi cái zǐ扫眉才子 | 扫眉:妇女画眉毛。旧指有才华的女子。 | 唐 王建《寄蜀中薛涛校书》诗:“扫眉才子知多少,管领春风总不如。” |
jīng guó zhī cái经国之才 |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。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外篇 自叙》:“一时莫伦,有经国之才。” |
cái dà qì gāo才大气高 | 气:气质。才能出众,意气高傲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九卷:“李白虽则才大气高,遇了这等时势,况且内翰高情,不好违阻。” |
cái huá gài shì才华盖世 | 盖:覆盖。才能很高;远远超出当代的人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,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,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。” |
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| 学:学问。才能高超,学问广博。 | 唐·李纲《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》:“方今新定天下,开太平之业,起义功臣,行赏未遍;高才硕学,犹滞草莱。” |
huái cái bù yù怀才不遇 | 怀:怀藏;才:才干;才能。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;没有施展的机会。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:“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,一个个出身通显,享用爵禄,偏则自家怀才不遇。” |
cái guàn èr yǒu才贯二酉 | 二酉: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荆州记》裁:传说大酉、小酉(在今湖南沅陵县)二山藏书很多。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、学识渊博。《镜花缘》一六回:“大贤世居大邦,见多识广,而且荣列胶庠,自然才贯二酉,学富五车了。” | 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荆州记》裁:传说大酉、小酉(在今湖南沅陵县)二山藏书很多。 |
cháng cái guǎng dù长才广度 | 指才能出众器量宏大的人。 | 三国 魏 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然使长才广度,无所不淹,而能不营,乃可贵耳。” |
yì guǎng cái shū意广才疏 | 意:意愿,志向。志向远大,但才能浅薄。指志大才疏。 | 宋·杨万里《陈公墓志铭》:“臣素不识浚,亦闻其人意广才疏,虽有勤王之节,安蜀之功,然其败事亦不少。” |
jì dòu fù cái计斗负才 | 喻才高。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见宋无名氏《释常谈·八斗之才》。 | 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见宋·无名氏《释常谈·八斗之才》。 |
jiāng láng cái jìn江郎才尽 | 江郎:南朝梁文人江淹;少有文名;晚岁文思衰;才:才华;尽:完。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。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如今弄了这个,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。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。” |
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广 | 疏:粗疏;广:广大。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孔融传》:“融负其高气,志在靖难,而才疏意广,迄无成功。” |
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女子无才便是福 |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,只需顺从丈夫就行。 |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三卷:“昔人云:‘女子无才便是福。’然今之闺秀,比比是矣!” |
qīng cái hào shī轻才好施 | 〖释义〗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,乐于慷慨解囊,急公好义。 | 《三国志 吴志 朱据传》:“谦虚接士,轻财好施,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。” |
jīn néng fù cái矜能负才 | 矜:自夸。自以为才华横溢,能力超群。 | 《晋书·唐彬传》:“邓艾忌克诡狭,矜能负才,顺从者谓为见事,直言者谓之触迕。” |
bā dǒu zhī cái八斗之才 | 八斗:指量多;才:才华。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;诗文多而华美。 |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 |
cái gāo yì guǎng才高意广 | 意:意愿;理想;广:广阔;远大。才学很高;志向远大;却难于成就大事业。 | 明 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大抵才高意广,如孔北海(孔融)之徒。” |
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|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。比喻人有才气,文思敏捷。 | 清·程允升《幼学故事琼林·文事》:“七步奇才,羡天才之敏捷。” |
yīng quǎn zhī cái鹰犬之才 | 鹰犬: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,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。用作鹰犬之才。比喻供驱使、能出力的人。 | 汉·陈琳《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》:“幕府董统鹰扬,埽夷凶逆,续遇董卓侵官暴国,于是提剑挥鼓,发命东夏,广罗英雄,弃瑕录用,故遂与操参咨策略,谓其鹰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” |
kuàng shì qí cái旷世奇才 | 旷世:当代没有能相比的。指当代少见的奇才。 | 明 屠隆《彩毫记 祖饯都门》:“李公旷世奇才,正宜匡扶社稷。” |
zhuó wěi zhī cái卓伟之才 | 卓伟:卓越伟大。指杰出的人才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温传》:“戴赫烈之宠,体卓伟之才。” |
gāo cái jué xué高才绝学 | ①犹言才学高超。②指才学高超的人。 | 宋·苏轼《续欧阳子〈朋党论〉》:“唐柳宗元、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,其高才绝学,亦足以为唐名臣矣。” |
cái shū dé bó才疏德薄 | 才识疏浅,德行不高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 | 元 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小生才疏学薄,敢劳大人下降,真乃蓬荜生辉也。” |
jīng shì zhī cái经世之才 | 经世:治理天下。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。 | 唐 杜甫《舟中上水遗怀》:“古来经济才,何事独罕有。” |
gāo cái bó xué高才博学 | 学:学问。才能高超,学问广博。 | 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八日,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,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,上卅、上郡岁一人,下卅、下郡三岁一人。” |
ài cái rú mìng爱才如命 | 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。 | 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1回:“本帅爱才如命,何必过谦?” |
cái mào liǎng quán才貌两全 | 才学相貌都好。同“才貌双全”。 |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一折:“七岁草字如云,十岁吟诗应口,才貌两全,京师人每呼少俊。” |
xióng cái dà lüè雄才大略 |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。才:才能;略:计谋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如武帝之雄材大略,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《诗》《书》所称何有加焉!” |
cái guǎng fáng shēn才广妨身 | 妨:妨害。自恃才能广博,有时反而害了自己。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,为功名将命亏……常言道才广妨身,官高害已。” | 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,为功名将命亏……常言道才广妨身,官高害已。” |
zhì dà cái duǎn志大才短 | 志:抱负。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伯仁为人,志大而才短。” |
cái mò zhī sǒu才墨之薮 |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。 | 清 龚自珍《书金伶》:“噫!江东才墨之薮,楼池船楫之观,灯洒之娱,春晨秋夕之游,美人公子,怜才好色,姚冶跌逿之乐,当我生之初,颇有存焉者矣。” |
cái shí guò rén才识过人 |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。 | 元 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果然不干我事,是兄弟才识过人。” |
cái qì chāo rán才气超然 | 超然:超出别人。才能气质超群出众。 | 宋·陆游《汉宫春》:“人误许,诗情将略,一时才气超然。” |
rén cái bèi chū人才辈出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;辈出:成批地连续出现。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。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。 | 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第六》:“犹之诗、赋、古文以及时艺,其中人才辈出,一人胜似一人。” |
yě wú yí cái野无遗才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 《魏书·阳尼传》:“举贤良,黜不肖,使野无遗才,朝无素餐。” |
liàng cái lù yòng量才录用 | 量:估量;衡量;录用:收录任用。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。 | 宋 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凡所擘划利害,不问何人,小则随事酬劳,大则量才录用。” |
liàng cái ér wéi量才而为 |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 | |
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| 蹇:不顺利。才学很高,但命运不好,无法施展才华。含怀才不遇之意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,但此人因才高运蹇,抑郁不平。” |
xiǎo cái dà yòng小才大用 | 才:人才;用:任用。以小才而任大事。指才能和担当的职务不相称。 | 唐·白居易《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》诗:“小才难大用,典校在秘书。” |
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授职 | 沿:顺着,按照;授:任命。按照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。 | |
chǐ èr xiù cái尺二秀才 |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。“尺二”即指当时“尽”字的俗体“尽”字。 | 宋·孙奕《履斋示儿编·文说·声画押韵贵乎审》:“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,……先生见卷子上书‘盡’字作‘尽’,必欲摈斥。考官乃上庠人,力争不可。先生云:‘明日揭榜,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,则吾辈将胡颜?’竟黜之。” |
tōng rén dá cái通人达才 | 通人:学识渊博的人;达才:通达事理的人。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《易》之为术,幽明远矣,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!” |
láng cái nǚ zī郎才女姿 | 见“郎才女貌”。 | 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掷家图国》:“为郎才女姿,非是云邀雨期,这情踪傍人怎知?” |
dāng shì cái dù当世才度 | 当世:当代,现世。才:才华。度:气度。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。亦作“当世才具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曹肇传》:“肇有当世才度,为散骑常侍、屯骑校尉。” |
cái mào shuāng quán才貌双全 | 形容人的才学高;容貌姣美。 | 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》:“孩儿见他文章绝代,才貌双全,必有荣华之日,因此上嫁了他。” |
zhì guǎng cái shū志广才疏 | 犹志大才疏。 | 宋·李纲《奏陈利害札子》:“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,力小任重,不能谘诹良策,而专于自用。” |
cái mào jù quán才貌俱全 | 俱:全,都。既有才学,容貌又美。亦作“才貌兼全”、“才貌双绝”、“才貌双全”、“才貌两全”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:“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,且才貌俱全,风流跌宕,不为官俗国体所缚,每思相会,只是父亲拘束,不克如愿。今见反来叫他,自是喜欢。” |
fán cái qiǎn shí凡才浅识 | 才能平庸,识见肤浅。 | 清·陈用光《上翁学士书》:“用光凡才浅识,无所比数。” |
xióng cái gài shì雄才盖世 | 盖:压倒。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。比喻才能高超,无与伦比。 | |
qí cái yì néng奇才异能 | 奇:少见的;异:特别的。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。 | 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 择宫》:“臣愚岂敢不尽情,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。” |
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秀才人情纸半张 | 秀才:指儒生;人情:情面,情意。秀才多以诗文、书画赠人,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。比喻菲薄的礼物。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。” |
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| 才:文才。形容人文才很高。 | 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 |
luò yáng cái zǐ洛阳才子 | 本指西汉贾谊。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。 | 晋 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,贾生洛阳之才子。” |
mìng shì zhī cái命世之才 |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。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。亦作“命世之英”、“命世之雄”。 | 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贾谊、亚夫之徒,皆信命世之才,抱将相之具。” |
cái mào chāo qún才貌超群 | 貌:容貌。才能和容貌都超出寻常人。 | |
shì cái fàng kuàng恃才放旷 | 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2回:“杨修为人恃才放旷,数犯曹操之忌。” |
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 |
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受职 | 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。 | 南朝·齐·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必待天爵具修,人纪咸事,然后沿才受职,揆务分司。”。受,一本作“授”。 |
cái duǎn sī sè才短思涩 | 才:才识。短:短浅。涩:迟钝。见识短浅,思路迟钝。指写作能力差。 | 宋·楼钥《攻媿集·雷雨应诏封事》:“适当书诏填委之时,才短思涩,目不暇给。” |
cái kuā bā dǒu才夸八斗 | 夸耀才华出众。 | 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》:“吾谓技无大小,贵在能精……否则才夸八斗,胸号五车,为文仅称点鬼之谈,着书惟供覆瓿之用,虽多亦奚以为?” |
jì shì zhī cái济世之才 | 济:救。具有拯救时世的才能。形容极有政治才能。 | 唐 杜甫《奉待严大夫》诗:“殊方又喜故人来,重镇还须济世才。” |
biàn cái wú ài辩才无碍 | 碍:滞碍。本是佛教用语,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 | 《大乘起信论》:“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,亦知未来之事,得他心智,辩才无碍。” |
gāo cái jí zú高才疾足 | 同“高才捷足”。 | 宋·陈杰《金石客》诗:“高才疾足长叹息,御卿无权挽无力。” |
rèn zhòng cái qīng任重才轻 | 责任重大,才能薄弱。表示力不胜任。常作谦词。 | 三国蜀 诸葛亮《与参军掾属教》:“任重才轻,故多阙漏。” |
nǚ mào láng cái女貌郎才 | 女子美丽,男子有才华。比喻姻缘十分美满。 | 元·杨暹《西游记》第三本第九出:“俺什么女貌郎才厮撞着,将父母远乡相抛,雁杳鱼沉没下落。”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十一回:“却说李衙内和玉楼,两个女貌郎才,如鱼似水。” |
lì bó cái shū力薄才疏 | 薄:轻微;疏:粗疏。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初世为人,便要结识天下好汉,奈缘力薄才疏,不能接待,以遂平生之愿。” |
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| 高才:才能杰出。大学:学识渊博。才能高超,学识渊博。亦作“高才博学”、“高才硕学”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且夫周孔,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。” |
xíng duǎn cái gāo行短才高 |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。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<红拂记·英雄投合>》: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,转眼处把人嘲诮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