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qiān fū suǒ zhǐ千夫所指 | 为众人所指责。形容触犯众怒。 | 清 章炳麟《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》:“千夫所指,其倾覆可立而期。” |
ruò yǒu suǒ sàng若有所丧 | 若:好象。好象丢了什么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。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。 | 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解车休马,罢酒彻乐,而心忽然若有所丧,怅然若有所亡也。” |
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 | 可以做事情;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 |
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 | 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。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。”南朝宋 刘孝标注:“怅然若有所失。” |
duō lì nián suǒ多历年所 | 历:经历;年所:年数。经历的年数很多。 | 《尚书 君奭》:“率惟兹有陈,保父有殷,故殷礼陟配天,多历年所。” |
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错手足 |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错手足矣。” |
wú suǒ bù yǒu无所不有 | 没有什么没有的。即应有尽有。 | 唐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始见台阁相向,门户千万,奇草珍木,无所不有。” |
cóng xīn suǒ yù从心所欲 | 按照自己的意思,想怎样便怎样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 |
zhòng wàng suǒ yī众望所依 | 望:期望。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。 | |
wú suǒ yī guī无所依归 | 没有依靠和归宿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世间》:“民其无如矣。”晋·郭象注:“无所依归。” |
gè yǐ suǒ cháng,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 | 轻:轻视。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。 | 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夫人善于自见,而文非一体,鲜能备善,是以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。” |
shǐ liào suǒ jí使料所及 | 料:料想,估计;及:到。当初已经料想到的。 | 《中国的西北角 成兰纪行一》:“人事的变化,往往非使料所及。”。 |
guǒ chū suǒ liào果出所料 | 果:果真,诚然。指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判断准确,果真和预料一致。 | |
shǐ liào suǒ jí始料所及 | 料:料想,估计;及:达到。指当场已料到。 | 《中国的西北角·成兰纪行一》:“人事的变化,往往非始料所及。” |
guǒ rú suǒ liào果如所料 | 果:果真。事实果真和所预料到的一样。形容料事如神。 |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梅圣俞》:“始,上怒未已,两府窃以曰:‘必重贬介,则彦博不安;彦博去,即吾属递迁矣。’既而,果如所料。” |
bù chū suǒ liào不出所料 | 出:超出;料:推测;料想。指没有出乎预料。即在意料之中。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回:“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,一直防着你,刚刚走到你那边,见你不在,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,所以一直赶来,果然不出所料。” |
bù zhī sǐ suǒ不知死所 | 所:处所。不知道死在那里。 | 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尤悔》:“庄宗迫之出站,德威谓其子曰:‘吾不知死所矣!’父子俱战没。” |
zài suǒ bù miǎn在所不免 | 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。 | 郭沫若《<少年维特之烦恼>序引》:“昼为校课所迫,仅以夜间偷闲赶译,草率之处,在所不免。” |
xiān dài suǒ měi先代所美 | 这是前人所称道的事。 | |
mò zhī suǒ wéi莫知所为 | 不知道怎幺办好,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。亦作“莫知所谓”。 | 《晋书·王廙传》:“是时温将废海西公,百僚震栗,温亦色动,莫知所为。” |
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 | 任:听凭;所欲为:想要做的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又多是土棍青皮,平时鱼肉乡愚,无恶不作,到这时候有了护符,更是任所欲为的了。” |
jù zhān suǒ guī具瞻所归 | 具:同“俱”,全;瞻:视;所归:所向。为众人所敬慕、瞻仰。 | 《荀瑁别传》:“三公,具瞻所归,不可用其非人。” |
zhòng wàng suǒ guī众望所归 |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(望:希望;期望;归:集中)。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。 | 宋 陆游《贺礼部曾侍郎启》:“所养既厚,万钧亦何足言;众望所归,九迁犹以为缓。” |
gè jìn suǒ néng,àn láo fēn pèi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 | | |
jǐ suǒ bù yù,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 | 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’” |
tóu qí suǒ hào投其所好 | 投合对方的爱好;有巴结讨好的意味。投:投合;迎合;好:爱好;喜好;所好:喜好的事物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富翁见说是丹术,一发投其所好。” |
suǒ tú bù guǐ所图不轨 | 图:图谋;轨:比喻规矩,法度。指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会董卓乘虚,所图不轨。” |
lìng yǒu suǒ tú另有所图 | 图:图谋。指有别的目的。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17章:“她到这县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图的——说不定在这两年中,她能高攀一个条件好的男人。” |
jīng chéng suǒ zhì精诚所至 |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贞心不寐,死后重谐。” |
qiān fū suǒ zhǐ,wú bìng ér sǐ千夫所指,无病而死 | 指:指责。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里谚曰:‘千夫所指,无病而死。’臣常为之寒心。” |
zǎo wéi zhī suǒ早为之所 | 为:安排;所:处所。早点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。指应及早作安排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,蔓难图也。” |
wú suǒ yòng zhī无所用之 |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得志于齐,犹获石田也。无所用之。” |
yǒu suǒ bù wéi,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,而后可以有为 | 为:做,干。有些事情不做,把它放弃掉,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。指要获得成功,必须有所舍弃,有所选择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 |
wǎng zhī suǒ cuò罔知所措 | 罔:不。知:知道。措:安置、处置。不知道怎幺处理好。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。亦作“罔知所厝”。 | 唐·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生惶惑发狂,罔知所措。” |
mò zhī suǒ cuò莫知所措 | 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9卷:“忽因昼寝,梦坐烟霞之境,四顾而望,熊罴虎豹,围绕周匝,莫知所措。” |
háo wú suǒ dé毫无所得 | 一点儿也没有得到。 | 方志敏《清贫》:“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,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,也毫无所得,他们是多么失望呵!” |
zhōng xū suǒ wàng终虚所望 | 最后使希望落空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岂非镜花水月,终虚所望么?” |
suǒ shèng wú jǐ所剩无几 | 剩:余留下来的。剩下的没有多少了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:“好在所剩无几,待我念完,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,或者得其梗概,也未可知。” |
fēng máng suǒ xiàng锋芒所向 | 锋芒: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;比喻斗争的矛头;向:指向。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。 | 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:“二十年来,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,从思想到形式(文字等),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。” |
duó rén suǒ hào夺人所好 |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。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恁须不夺人所好。” |
gè yǒu suǒ hào各有所好 | 好:爱好。各人有各人的爱好。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,只应听其自然。 | 唐·萧颖士《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》:“缅怀云岩路,欲往无由缘;物各有所好,违之伤自然。” |
ruò yǒu suǒ sī若有所思 |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。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。 | 唐 陈鸿《长恨歌传》:“玉妃茫然退立,若有所思。” |
jì wú suǒ chū计无所出 | 计:计策,办法。想不出什么办法。 | 《晋书 顾荣传》:“兄弟姻娅盘固州郡,威逼士庶以为臣仆,于时贤愚计无所出。” |
mù suǒ wèi dǔ目所未睹 | 睹:看。从来没有看见过。 | 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杨戬二怪》:“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,妻遽出视之,韶颜丽态,目所未睹。” |
bù zhī suǒ kě不知所可 | 可:合宜,好。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。” |
yī wú suǒ néng一无所能 | 一点没有能耐(能:能力;本领)。 | 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》:“又苏州叶某者,性迂拙,一无所能,其父死,既无产业,且有逋负。” |
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 | 喙:鸟嘴。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| 章炳麟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然其欲连盟中国,以措亚洲舄础之安,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。” |
yī wú suǒ wén一无所闻 | 一点也没有听说,丝毫也不知道。 | |
gè jìn suǒ néng,àn xū fēn pèi各尽所能,按需分配 | | |
jì wú suǒ shī计无所施 | 计:计策;施:施展。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。 | 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因为田承嗣所縻,曾因讨叛,飞矢中肩。左右与之拔箭,而镞留于骨……曹进痛楚,计无所施。” |
lǐ suǒ bù róng理所不容 | 道理所不能允许。 | 南朝·齐·僧佑《弘明集·桓玄<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>》:“既理所不容,亦情所不安。” |
dí wáng suǒ kài敌王所忾 | 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。 | 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杨伯峻注:“王之所恨怒者,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。” |
suí xīn suǒ yù随心所欲 | 随着自己的意思;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。随:听任;欲:想要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,一味的随心所欲。” |
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| 然:这样,如此。知道是这样,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。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,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。 | 梁启超《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》:“无论为哀为乐,为怨为怒,为恋为骇,为忧为惭,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” |
wú suǒ wèi jì无所畏忌 |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。 | 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专权擅势,大作威福,纵姿不制,无所畏忌,为海内患害。” |
wú suǒ jì dàn无所忌惮 | 惮:怕。毫无顾忌,任意妄为。 | 《南史·齐本纪下》:“自江祏、始安王遥光等诛后,无所忌惮,日夜于后堂戏马,鼓噪为乐。” |
wú suǒ jì huì无所忌讳 | 没有什么顾虑。 | 宋·种放《退士传》:“《皮氏文薮》,陆氏丛书,皆句句明白,剔奸塞回,无所忌讳。” |
wú suǒ gù jì无所顾忌 | 顾忌: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。没有什么顾虑。 | 《魏书 张彝传》:“步眄高上,无所顾忌。” |
gè jìn suǒ néng各尽所能 |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曹褒传》:“汉遭秦余,礼坏乐崩,且因循故事,未可观省,有知其说者,各尽所能。” |
wú jì suǒ nài无计所奈 | 同“无计奈何”。 | 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我今日无计所奈,砍了这一束荆枝,负在背上,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。” |
lǎo yǒu suǒ zhōng老有所终 |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。” |
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技 |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。 | 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奴仆》:“虽狡狯,与李成寸步不离,他亦无所施其技。” |
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 | 及:达到。自己的力量能达到。 | 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》:“殿于宏壮,林泉甚佳,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 |
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 | 安:养;所安:养生的东西。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 |
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资 | 不资:资财无法计算。靡费资财无数。 | 《元史·泰定帝纪一》:“壬申,御史台臣言:‘廉访司莅军,非世祖旧制,贾胡鬻宝,西僧修佛事,所费不资,於国无益,并宜除罢。” |
suǒ xiàng fēng mǐ所向风靡 | 风靡: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。比喻畏惧强敌,闻风溃败。 | 《晋书·王浚传》:“臣自达巴丘,所向风靡。” |
guān zhān suǒ xì观瞻所系 | 观瞻:指显著于外的物象。指与显著于外的物象有关系。 | 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二章:“后来自己也觉得在战时首都,国际观瞻所系,究竟不大方便。” |
yōu liè dé suǒ优劣得所 |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| |
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 | 见“头足异处”。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欲合人心,恐有头足异所之患。” |
wú suǒ bù bāo无所不包 | 包:包容。没有什么不被包括。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。 | 东汉 王充《论衡》:“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,才高知大,故其于道术,无所不包。” |
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 | 及:达到。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。 | 宋 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平生所未见之文,公力所不及之义,备聚其中。” |
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 | 见“见所未见”。 | 汉·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七十子之于仲尼也,日闻所不闻,见所不见,文章亦不足为矣。” |
wú suǒ wèi dàn无所畏惮 | 什么都不惧怕;什么都不顾忌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,与三公有亲属,无所畏惮。” |
jì yán wú suǒ寄颜无所 | 脸面没有地方放。犹言无地自容。 | 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[蔡谟]迁侍中、司徒,上疏让曰:‘伏自惟省,惜阶谬恩,……上亏圣朝栋隆之举,下增微臣覆餗之衅,惶惧战灼,寄颜无所。’” |
sǐ wú suǒ míng死无所名 | 名:为世人知晓。虽死而不为人所称道。指白白地送死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闻此必恐而谋泄,死无所名,非壮士也。” |
wú suǒ gù dàn无所顾惮 | 见“无所顾忌”。 | 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唯自尊崇,无所顾惮;国典朝仪,率情变改。” |
zhòng suǒ gòng zhī众所共知 | 众:很多人。大家普遍知道的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 大学三》:“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,亦自七颠八倒了,更如何地谨独。” |
wú suǒ yòng xīn无所用心 | 用心:动脑筋。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” |
wàng hū suǒ yǐ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夫人倾身陪奉,忘其所以。” |
shí mù suǒ shì十目所视 | 见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”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。” |
zhòng suǒ zhān wàng众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为大家所敬仰。 | 宋·蔡襄《答赵内翰书》:“足下语论,众所瞻望。” |
wéi suǒ yù wéi惟所欲为 |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任意而为。 | 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书吏》:“犹是一事,有贿者从,无贿者驳,混淆黑白,颠倒是非,惟所欲为,莫之能制。” |
wú suǒ wèi jù无所畏惧 | 畏惧:害怕。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 《魏书 董绍传》:“此是绍之壮辞,云巴人劲勇,见敌无所畏惧,非实瞎也。” |
jiàng zài jūn,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 | 将:将领;受:接受。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臣既已受命为将,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 |
bǎo shí zhōng rì,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| 饱:吃足;终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饱饱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 | 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 |
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 |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越中无足与语,至生来,令我日闻所不闻。” |
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 |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。 | 明 李贽《答周西岩书》:“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,皆是谁主张乎?” |
zhòng huǐ suǒ guī众毁所归 | 毁:毁谤。众人的毁谤归在一起。形容被大家所不齿。 | 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籴贱贩贵,逐什一之利,此贾竖之事,污辱之处,恽亲行之。下流之人,众毁所归,不寒而栗。” |
guǎn jiàn suǒ jí管见所及 | 管见:从管子里看东西,指见识浅陋。谦虚的说法,表示自己见识不广,意见未必正确。 | 《抱朴子 勤求》:“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。而管见之属,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,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。” |
shí mù suǒ shì,shí shǒu suǒ zhǐ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 |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,不允许做坏事,做了也不可能隐瞒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。” |
zhòng wàng suǒ shǔ众望所属 | 望:期望。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。 | 《金史·徒单镒传》:“镒从容谓之曰:‘冀王,章宗之兄,显宗长子,众望所属,元帅决策立之,万世之功也。’” |
liú yí shī suǒ流移失所 | 犹言流离失所。 | 《清史稿·世祖纪》:“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,有司礼送京师,加恩畜养。” |
bǎi wú suǒ jì百无所忌 | 百:一切;忌:忌讳。什么都不忌讳。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5卷:“药成之后,百无所忌。” |
wú suǒ bù zuò无所不作 | 见“无所不为”。 | 宋·苏舜钦《论五事》:“变诈奇邪,无所不作,苟或败露,立便逃亡。” |
jiàng zài wài,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 | 将:将领;受:接受。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 |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兵法·变篇》:“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3回:“岂不闻: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’” |
zé yǒu suǒ guī责有所归 | 谓责任有所归属。 | 明·王守仁《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》:“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,不时巡视闸点,毋得视常虚应故事,傥致疏失,责有所归。” |
wú suǒ huí bì无所回避 | 回避:避忌。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。 | 《后汉书·蔡茂传》:“茂辄纠案,无所回避。” |
cóng wú suǒ hào从吾所好 | 从:听从,顺从;吾:我。遵从我的爱好行事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;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” |
gè yǒu suǒ ài各有所爱 | 爱:喜爱,爱好。各人有各人的爱好。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。 | 傅光明《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》:“自然,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,口味不可强求。” |
wú suǒ shì shì无所事事 | 无:没有;事事:从事某种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 | 明 归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“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无所事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