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tuí yuán fèi zhǐ
基本解释犹颓垣废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
出处宋欧阳修《有美堂记》:“今其江山虽在,而颓垣废址,荒烟野草,过而览者,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。”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不以人废言 | 春秋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 |
不可偏废 | 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》:“读《庄子》,令人意宽思大,敢作;读《左传》,便使人入法度,不敢容易。二书不可偏废也。” |
不废江河 | 唐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 |
中途而废 | 《北史·景穆十二壬传》:“愿闻朝廷,特开运略,少复赐宽,假以日月,无使为山之功,中途而废。” |
中道而废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表记》:“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 |
丰墙峭址 | |
临食废箸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6回:“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,临食而废箸者也。” |
举一废百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所恶执一者,为其贼道也,举一百废百也。” |
以人废言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 |
以噎废飡 | |
以噎废餐 | 《南史 贺琛传》:“卿又云‘百司莫不奏事,诡竞求进’。今不许外人呈事,于义可否?以噎废餐,此之谓也。” |
以私废公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六回:“晃回顾众将,厉声大叫曰:‘若取得云长首级者,重赏千金!’公惊曰:‘公明何出此言?’晃曰:‘今日乃国家之事,某不敢以私废公。’言讫,挥大斧直取关公。” |
修旧利废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幽厉之后,王道缺,礼乐衰,孔子修旧起废,废《诗》、《书》,作《春秋》,则学者至今则之。” |
修旧起废 | 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幽、厉之后,王道缺,礼乐衰,孔子修旧起废,论《诗》、《书》,作《春秋》,则学者至今则之,” |
兴废存亡 | 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拜郡》:“问亲邻兴废存亡,叙风烟悲楚哀伤。” |
兴废继绝 | 汉·班固《两都赋》序:“以兴废继绝,润色鸿业。” |
兴灭举废 | 明·刘基《杞子来潮》:“胥教胥海,以引以为翼,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,可也。” |
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 |
前功尽废 | 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64回:“倘或为其所破,则内外相合,粮一入城,前功尽废矣。” |
半涂而废 | 参见“半途而废”。 |
半途而废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 |
因噎废食 | 汉 刘向《说苑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。” |
宵分废寝 | 《魏书·崔楷传》:“日昃忘餐,宵分废寝。” |
寝食俱废 | 宋·洪迈《夷坚志·沈见鬼》:“夏六月,真若赤目,肿痛特甚,寝食俱废。” |
属垣有耳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:“君子无易由言,耳属于垣。” |
山颓木坏 |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泰山其颓乎?梁木其坏乎?哲人其萎乎?” |
庙垣之鼠 | 《新唐书·魏元忠传》:“君侧之人,众所畏惧,所谓鹰头之蝇,庙垣之鼠者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