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黄冠草履黄冠草履的故事

黄冠草履的成语故事


拼音huáng guàn cǎo lǚ

基本解释见“黄冠草服”。

出处曹亚伯《武昌起义·宣布满清罪状檄》:“黄冠草履之民,谁无尊亲之血气;四海九州之内,何非故国之山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黄冠草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黄冠草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文若虚道:‘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。说到货物,我就没胆气了。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。’”
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绳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
一抔黄土司马迁《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?”
一时之冠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:“少有盛名,而高迈不羁,虽闲居终日,容止不怠,风流为一时之冠。”
一枕黄梁宋 李曾伯《送乔宾王》:“一枕黄梁,满头白发,屈指旧游能几人。”
一枕黄粱唐·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
一草一木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
丁真楷草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第八卷引张怀蠸《书断·中·妙品》:“智永章草,草书入妙,隶入能。兄智楷亦工草,丁觇亦善隶书,时人云:‘丁真楷草’。”
七青八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,又没甚七青八黄。”
三千珠履西汉·司马迁《春申君列传》:“春申君客三千余人,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,赵使大惭。”
三顾草庐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:“刘玄德三顾草庐。”
不到黄河心不死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
不弃草昧《周易·屯》:“天造草昧,宜建侯而不宁。”
不衫不履前蜀 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既而太宗至,不衫不履,裼裘而来,神气扬扬,貌与常异。”
与草木俱朽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篇》:“身与草木俱朽,声与日月并彰。”
与草木俱灰明·陈继儒《晚香堂·附赞·有序》:“既为男子,忍与草木俱灰!”
与草木俱腐《新唐书·高俭窦威传赞》:“古来贤豪,不遭兴运,埋光铲采,与草木俱腐,可胜咤哉!”
与草木同朽
与草木同腐宋·苏轼《太息送秦少章》:“虽然,自今观之,孔北海、盛孝章犹在世,而向之讥评者,与草木同腐久矣。”
东门黄犬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载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,论腰斩咸阳市。临刑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”
丰草长林唐·杜甫《进三大礼赋表》:“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,行四十载矣。与麋鹿同群而处,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,实自弱冠之年矣。”
临危履冰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90卷:“故圣人当言而惧,发言而忧,常如临危履冰,以大居小,以富居贫。”
临深履冰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诚能事过乎俭,临深履冰,居安不忘乘奔之戒,处存不废虑亡之惧。”
临深履尾晋·鲍敬言《元君论》:“王者临深履尾,不足喻危。假寐待旦,日昃旰食,将何为惧祸及也。”
临深履薄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
丹黄甲乙清·钱谦益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》:“句读之有析,文理之不通,而俨然丹黄甲乙,衡加于经传,不已傎乎!”
争长黄池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胜强楚于柏举,栖劲越于会稽。阙沟乎商鲁,争长于黄池。”
五黄六月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7回:“只为五黄六月,无人使唤,父母又年老,所以亲身来送。”